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
老年人的体重指数(BMI)在全人群正常值偏高的一侧为宜,消瘦的老年人可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食欲和进食量,吃好三餐,合理加餐。建议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等劳动者注意预防中暑。
——个人和家庭:1.改善营养状况。3.创建无烟家庭,劝导家庭成员不吸烟或主动戒烟,教育未成年人不吸烟,让家人免受二手烟危害。鼓励建立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相关制度,如:工间操制度、健身制度、无烟单位制度等。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人享有健康环境理念,普及环境健康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环境健康的良好氛围。(财政部、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8.关怀和理解精神疾病患者,减少歧视。创建无烟家庭,保护家人免受二手烟危害。2019年上半年,基因治疗领域共有13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额124786.2982万美元,仅次于生物药。
这两个领域的热度已经持续几十年,但相比之下,另一个新的治疗领域值得关注。Skyhawk公司将使用其SkySTAR技术平台帮助默沙东公司开发靶向RNA剪接的创新性小分子,作为治疗某些神经疾病和癌症的潜在新方法。不过,基因治疗企业的平均融资额为9598.946015万美元,是生物药企业融资额的两倍。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领域值得关注呢?我们又对各个领域的平均融资额进行了计算。
这两个领域的创新已经在国外兴起,且取得了一定成就。此外,国内生物技术领域还发生了7起IPO事件,总计IPO募资14.03亿美元。
在很多人的预测中,2019年将是困难的一年,2018年的资本寒冬带来的冷空气还将持续。在融资排行前10的企业中,有4家是基因治疗企业。而随着基因剪切、病毒载体等基础技术的完善,人们对疾病、组织认知水平的提升,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都开始走向成熟。2019年3月,百健(Biogen)宣布8.77亿美元收购Nightstar Therapeutics,旨在扩大百健在临床阶段的眼科产品线。
2019年4月,专注于RNA调控相关的药物研发的Panorama获得37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其投资方包括WI Harper Group、德联资本、真格基金、中经合鲁信创投基金。但除了PD-1,还有大量的抑制剂通路有待挖掘。而对药物领域的早期投资而言,RNA药物或许值得关注。从小分子靶向药到抗体,不断迭代的技术使得这两个领域不断的焕发出生命力。
2019年6月3日,集萃药康完成1.6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其投资方包括鼎晖投资、国药控股。2细胞治疗领域风起云涌国内外的平均投资额分布大有不同,但却在细胞治疗领域出现了交叉点——两地的平均融资额都处于较高排名。
迄今为止,Skyhawk公司已经与包括渤健(Biogen)、武田(Takeda)、新基(Celgene)和默沙东在内的多家大型药企达成合作协议,显示出业界对该公司靶向RNA剪接的小分子药物开发平台的关注。2019年上半年,国外共有13家基因治疗企业完成融资,总计募资124786.2982万美元,平均融资额9598.946015万美元。
天使轮、Pre-A轮融资总计仅获得融资1042万美元,占整体的0.63%。二代技术的诞生极大的推动了微生物组学的发展,其中最经典的要数人体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一系列发现,肿瘤免疫、代谢性疾病,神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几乎所有与代谢免疫相关的疾病都与人体肠道微生物存在关联。其中,百时美施贵宝(BMS)与Vedanta Biosciences共同开展一项临床试验合作,评估百时美施贵宝的PD-1免疫检查点药物Opdivo与Vedanta的微生物组候选药物VE800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癌症的疗效。但这两款产品上市后,并没有拿出漂亮的销售数据。港股和科创板的开放,使得国内生物医药企业迎来了IPO数量突破,随着科创板的开放,在港股和科创板的双板加持下,生物技术企业有望再次迎来上市数量的突破。本文转载自动脉网,作者周梦亚。
7家公司中,5家公司通过港股上市,无疑,港股的开放为生物技术企业提供了福利。通过融资金额在各个轮次的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资金投给了A轮及其以后的企业。
Luxturna、Zolgensma的获批给了行业极大的鼓舞。诺华在2018年4月收购AveXis获得了其基因治疗产品Zolgensma,该产品已在2019年5月获批上市。
IPO企业情况再看国外,上半年有17家公司IPO,大部分集中在B轮和C轮。此外,既然市场上已经有产品获批,说明细胞治疗的机制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验证,审批制度已经完善。
我们选取了上半年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投融数据,对国内外数据进行了对比,从投融资差异中寻找可能存在的投资新方向。基因检测(包括仪器、设备、检测和分析)31016.88567万美元,15家企业完成融资。诺华产品上市不久后,NMPA就开始了相应的意见征集工作,目前已经有细胞治疗产品陆续进入临床审批阶段。5基因治疗:国外平均融资额接近1亿美元基因治疗被放到了最后,因为这个领域太值得说一说了。
在经历30年的挫折后,基因治疗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人类突破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疾病的有力武器。老规矩,从数据中洞悉未来。
但在国外,再生医学、基因工程、生物材料等成为医疗健康产业创新的代表。但相比之下,国内市场还相对处于早期,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跟进的领域。
尽管尚未有产品上市,但科研界的一个又一个发现点亮了微生物治疗的行业前景,肿瘤免疫、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肥胖……这些病种的治疗药物或市场空白,或市场量级巨大,微生物治疗的投资热度也在随着研究的突破升温。12月,RNA疗法公司Moderna Therapeutics公司IPO募集6.043亿美元,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物技术IPO。
根据国际顶级智库Jain PharmaBiotech的《2018全球基因治疗研究报告》,全球有超过183家公司正在从事基因治疗研究,数量是1995年的4倍多,并且有超过2000个临床项目。RNA疗法的升温得益于2018年,这一年被成为RNA疗法元年一点也不为过。2018年,先后两款RNA药物获批为这个领域带来突破,随后,这一领域的融资也开始走热。对于具有技术能力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切入的领域(当然不是指技术门槛低),行业竞争者比较少,或者都还处于相当小的量级。
国外总计17起IPO,总计募资11.94亿美元。早在2018年9月的A轮融资中,MPM Capital、诺华创业基金、强生创新(JJDC)、Vertex Ventures HC、Longwood Fund、Astellas Venture Management总计向其投入了6500万美元。
我国小鼠开发和应用的整体水平在本世纪初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百时美施贵宝还计划对Vedanta进行财务投资。
大部分企业希望依托CD-19去获得市场领先地位,但他们还需要为下一步突破早做准备。Second Genome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产品已经进入一期临床。